湖州安吉激发河海联运新动能 打造内河水运“黄金线”
发布时间:2017/10/9 13:30:19 分类:新闻资讯 浏览:895
近年来,湖州市安吉县以“八八战略”为引领,加快构建河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,助推县域临港产业发展,“黄金水道”区域集疏运功能日益彰显,内河水运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。截至目前,湖州市安吉县船舶平均吨位达600载重吨,船舶单船平均吨位居全省内河各区县第一;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在6年内从1.2万标箱激增至16.2万标箱,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的50%以上;依托安吉港打造的“浙澳(安吉)经贸合作区”列入浙江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重大项目名单,系全市唯一。
一、实施“三项工程”,打造内河水运黄金品牌。一是实施航道基建“提升工程”。加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水运服务能力,已累计投入6100万元,建成马村、龙口、老龙坝、荆湾、安城5个船舶锚泊区和梅溪作业区公用码头,增加泊位14个。2015年,省重点工程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,目前已进入政策处理阶段。同时,加强岸线资源保护,发布《梅湖线(安吉段)岸线利用规划》,确定公用码头、临港工业、旅游码头、其他岸线4类岸线资源的规划范围,促进县域临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二是实施运力结构“优化工程”。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,淘汰老旧落后产能,发展大吨位船舶,提升运力规模,优化运力结构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完成老旧船舶拆解175艘,共计2.9万总吨,落实补助资金1686.6万元,该县在册运营船舶总运力达39.6万载重吨,船舶平均运力5年增长111.5%,达594.2载重吨。该县特种船舶运力由初始的0.5万载重吨提升到2.4万载重吨,增长380%。目前,该县有集装箱船舶26艘,运力规模达1164标箱,运力规模占全省内河集装箱船舶总运力规模的21%,占全市38.1%。三是实施内河航运“品牌工程”。大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,着力打造以安吉为始发港和目的港的“一站式”服务国际物流园区,目前安吉港国际物流园区已与澳门成功签约,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即将开工建设。今年上半年,集装箱吞吐量达10.5万标箱,同比增长63%,分别占全市和全省内河集装箱运量的73%和64%,持续领跑全省。上港码头先后与400多家“一带一路”企业达成战略共识和深度协作,抱团参与国际产能合作。通过上港码头集疏运功能的拓展,今年1-7月该县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.03亿美元。
二、立足“三大目标”,构建河海联运多元通道。一是立足“广”字,区域辐射多点开花。依托战略合作优势,成功争取上海港务集团为安吉开启“私人订制”服务,专门重启上海共青码头,开设安吉专柜堆场。同时,开辟安吉-上海内河国际集装箱支线班轮,先后引进23家干线船舶公司在上港码头设立国际航线支线点,为外贸企业提供便捷、畅通的物流服务。目前,上港码头已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。二是立足“快”字,通关体系高效便捷。落实领办服务机制,推行“一条龙”服务,全程跟踪上级审批进展。通航保障中,在湖州船闸关闭期间开通集装箱船“绿色通道”,提高水运效率。同时,探索海关、国检、税务、电商、物流、金融等一站式“电子单证联网协同”机制,实行跨关区“属地申报、口岸验放”通关模式。2016年,上港码头在全市率先建设集装箱高能量X射线检查系统,集装箱检查效率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10秒钟。今年,安吉上港成功获得专属关区代码“2971”,集装箱从上港码头发出就等同于登上远洋货轮。三是立足“节”字,助力产业降本增效。大力发展“河海联运”模式,将沿海口岸功能延伸至内陆腹地码头,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,补齐外贸企业在仓储、运输上的短板,为绿色家居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注入活力。截至目前,安吉港至上海外高桥的水运价格为2200元/标箱,至洋山港为2700元/标箱,水运出口的集装箱物流成本相比陆路运输平均低300元/标箱,约占每箱运输总价的10%。今年上半年,安吉上港出货量为10.5万标箱,累计为出口外贸企业节约运输成本3150万元。
三、依托“三个载体”,实施绿色水运提升战略。一是依托水运改造,促进节能减排。出台政策强化补助,开展船舶节能减排工程。近5年来,累计改造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船舶98艘,发放改造补贴资金147万元。在全省率先启动“LNG-柴油”清洁能源船舶更新工作。同时,通过推进运力结构的优化,大力发展集装箱船舶、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,共节约柴油9632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.98万吨。二是依托水岸同治,促进环境提升。全力推进岸线环境治理,累计关闭淘汰“小、散、乱”码头泊位23座,整治提升码头22座。每年落实80万元专项资金,对航道淤积进行日常性疏浚养护。5年来,先后实施青山港航道整治、梅湖线航道疏浚和灵芝塔航段护岸修复加固等工程,完成航道整治5.6公里,疏浚土方近15万立方。同时,实施绿色堤岸工程,引导沿岸乡村创建美丽乡村和整治村容村貌,5年来共补助西苕溪沿岸乡镇、村320万元,建设沿河绿化带3.1公里,有力改善部分村庄沿河环境。三是依托美丽码头创建,促进长效提升。推进星级美丽码头创建活动,制定3年创建规划,将300吨级以上码头列入三星级以上“美丽码头”创建目标,优化码头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。目前,成功创建三星级、四星级和五星级“美丽码头”各1座,其中上港码头获全市内河港区“十大最美示范窗口”称号。